为庆祝北师大工会成立70周年,促进教工社团协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倾听教职工的心声,校工会举办“我的社团情怀”征文活动。近期陆续推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现展示其中的5份二等奖作品,以飨读者。
本期选展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1. “行云流水中的我”—江文静—太极养生协会
2.“社团的柔情万种与豪迈从容”—陈文—游泳社团
3.“我与瑜伽”—郎丽莉—瑜伽协会
4.“我与教工长跑协会有个约会
5. “天外飞来气排球”—高益民—气排球协会
01 行云流水中的我
江文静 太极养生协会
我是个标准的宅女,始终对运动提不起兴趣。
今年秋季学期,本着强身健体、突破自我的想法,经运动全能的刘懿彤老师介绍,我参加了咱们学校的京师太极养生协会。
我这个半途入会的新人,对于太极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塑造的武侠人物的一招一式上。要用一个词总结的话,脑子里蹦出的就是“行云流水”四个大字。云轻缈,却有雷霆之力;水轻柔,却也有万马奔腾之势。而太极,看似动作轻缓,力量却不可小觑;不凌厉,也可招招制敌。
当然,影视作品肯定是有夸张了,但在全民健身热潮下,京师广场上的打拳身影,还是彰显了太极运动坚实的群众基础。
但说起来,除了初中体育课上,学过但早已在记忆中风吹云散的太极剑外,我对于太极运动完全就是小白一只了。
现在还能想起,已过报名时间但社团还是欣然接受我时的小小激动;第一次迈入邱季端体育馆地下一层练功房时的忐忑不安;单腿站立时的左倒右倾;左右画圆时的双手无措。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动作和呼吸居然还有配合关系。
暖心的是,张长思老师授课认真细致,动作分解到位。虽然这学期有演出任务,但社团还是细致地设计了教学方式。需要上台表演的社员在场地的一边排练,同时,老师安排了老社员帮带新社员,由有经验、动作熟练的老社员,分组带领大家,在场地的另一边进行指导练习。既满足了排练的任务要求,也没有耽误教学进展。
现在的我已经能从容地参加社团活动了。中间由于家庭工作的原因,我也断断续续地缺勤了几次。汗颜的是,到现在,24式也还没有学会,没有记住。但我想,社团的成立及加入,是告诉我们,在繁琐的工作和生活中,终有一群人,在一个地方,等着和你一起慢慢来,不急不躁,一起进入一个安静祥和的世界。短短的一个小时里,让我们避开繁杂,彼时彼刻做回一个完全的自己。
我想,太极协会的活动,我会坚持参加下去,从容坚定地练习下去。终有一天,我也会在行云流水中发现自我,找到一个简单纯粹的自己。
02 社团的柔情万种与豪迈从容
陈文 游泳社团
来北师大工作转眼快十个年头了。每年三月和九月,在教工食堂或西操场边上总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社团介绍。社团以独特的活动内容,将工会老师心底深处的欢喜,以兴趣为媒介紧紧拴在一起。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最爱的社团。上学的时候,最爱诗社。谈到诗社,不由想起《红楼梦》中的海棠诗社,诗社中大家都熟悉的是中秋赏月之时,湘云曰“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冷月葬花魂”,这绝妙好词可谓与唐诗相媲美。少年之时,爱文爱社,一群少年惺惺相惜。转眼人到中年,从“冷月葬花魂”不识愁味却说还休的忧愁中,逐步淡定从容,喜欢起“寒塘渡鹤影”的安然自如,逐步从文从静中爱起了运动,爱起了锻炼。此时,我才发现,除了文字之外,我心底是多么喜欢游泳协会。
那是十月的一个清晨,我第一次参加游泳协会活动。㬢园门前波斯菊上的露珠还在酣睡。我们游泳协会一行人已相聚在学校的大西门,准备前往拓展基地,开展本学期的团队活动。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蓝天白云,空气中满满秋的欢喜和期待。第一次加入游泳协会的活动,心中有无限的渴望和兴奋。
车在行进中,回味着游泳让我感悟到人生的三大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何为高楼,为何彷徨?对我而言,游泳一直是我最想学会的,却怎么也没学会的运动项目。好在会长不弃,终于我在今年九月份顺利加入协会,战战兢兢地跟随着大部队,丑小鸭般地混迹在游泳高手中。泳池相遇之时,会友更多的是鼓励的眼神和宽慰的话语,让人很温暖。岸边的教练也不时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让我们可以很快的进步。在这样爱心满满、笑容灿烂的团队里,总是期待着能与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耍,一起嗨!就在此时此刻会长组织了这次泳协的秋游活动,怎能不让人盼星星、盼月亮般的心痒痒,想念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一次蹒跚学步,每次面对挑战,我试问自己:不曾有过退缩吗?不曾有过逃避吗?不曾有过害怕吗?总找出一堆借口,对自己说,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这个我不太擅长……不曾感悟,“生命是个过场,体验才更重要”。积极去面对陌生的事物,主动去追求欢喜的东西,主动表达、积极争取,豁出去“害怕”,豁出去“弱小”,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强大起来。为了她衣带渐宽,为了他憔悴满容,又何妨?努力过就不曾后悔,努力过可能就会有学成的那一刻。这是我开始游泳下水,决定习成游泳技能的徬徨心路历程。此刻我终于与泳协会友们一起参加活动,伊人魂牵梦绕,不悔衣带渐宽。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其灯火栏珊处。“那人”,又是何人?昔日与你擦肩而过的不曾相识的她,昔日出现在文件中那熟悉的名章,众多陌生而熟悉的人,因此次活动而相聚在一起,在活动中,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努力。这种的欢愉,让你会突然觉得工作的美好,同事一下子就变成了交心的朋友,忘却年龄、忘却职务,大家在平等自由的空暇时间隧道中敞开,彼此给予对方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伊人在侧,何等美好!
车到了基地,活动进行。上午,我们团队建设,大家彼此相互认识,体验定向越野和皮划艇项目。水科院的王金山书记,他第一次玩皮划艇,大胆尝试,俨然专业运动员的身姿,荡漾在碧水之间。我们队的“超人”李超老师用智慧和经验带领全队获得团队胜利;积极担当的李晶老师,明明可以拼颜值,却仅仅靠着实力和担当就让你对她推崇至极;还有一条战线的魏红老师,从审批的培训项目文件中真正走进现实生活中来;还有队长王怡德老师、后勤王占峰老师……都让团队无比温馨。下午,我们出发去鹫峰登山远眺,青山绿水好不惬意!车回北师大,心却还在青山流水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方寸之间,就是天地。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游泳方自得,沉潜亦其宜”。
03 我与瑜伽
郎丽莉 瑜伽协会
如果你想在时光的长河里优雅地老去,建议你练瑜伽。
其实小时候就听说过瑜伽,只是那时候觉得瑜伽好神秘。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起源于印度,其目的是改善人的身体和心性。
1985年,中央电视一台和二台几乎每天早晚都播放蕙兰每集30分钟的电视系列节目,瑜伽和张蕙兰就走入了千家万户,并深受亿万观众们的喜爱。我曾经买过蕙兰瑜伽的瑜伽入门光盘,自己在家练习,后来因工作忙碌等诸多原因放弃了练习。但是瑜伽已驻扎在我的心中。
最早开始真正的有老师指导的瑜伽课是在2004年,研究生体育选修课我选了查萍老师的瑜伽课,当时特别佩服查老师的柔韧性,羡慕之心油然而生。虽然瑜伽课只上有一学期,但是我对瑜伽的喜欢更加热烈了。
2014年,我有幸加入了校工会开办的瑜伽班,心情无比激动,感觉找到了组织,找到了温暖的家。一群美女老师们互帮互助,一起锻炼,一起流汗,一起欢笑,感觉时间停滞了,忘记了年龄瞬时青春永驻了。瑜伽教练的话萦绕于耳:今年60,明年16,后年就没了。再后来,瑜伽班里出现了男老师,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遇见瑜伽,就像遇见了自己,练习时要做到在一张一弛,一呼一吸之间游刃有余,绝非易事,需要我们有浓浓的热情,恒久的坚持,融入身心的练习,才能掌握瑜伽艺术的精髓,安放我们的身心。瑜伽之爱,穿透心灵身心合一,让我的人生更富饶,生命更有厚度;瑜伽之美,融入身体线条勾勒柔美,健康喜乐,绽放和别人不一样的姿态,就算一天天老去,也能保持着优雅;瑜伽生活,一花一树一世界,萍水相逢,自然接受点滴在心感恩知足。在这里要感谢校工会、瑜伽会长陈鸾老师、高潇潇老师和会友老师们,是你们的帮助使我健康快乐!瑜伽是我心底一辈子的邂逅,终身的灵魂伴侣,生命的价值终点!
最初每周一次瑜伽课,后来增加到每周四次。每次大汗淋漓之后,呼吸顺畅,身体缓慢循环,浑身轻松自在。瑜伽的牵引在流动的体式中感知自己,一切都是瑜伽之上最好的安排。
岁月如流水,在汩汩的声响里,很多人惊恐步履蹒跚,肢体臃肿不再柔软,举止失去优雅,而瑜伽动作伸展流动,在放松心意的同时,不知不觉间人就年轻了,年轻不是因为你是"零零后",而是拥有一颗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心。
我庆幸和瑜伽相遇。我想说,也许我和瑜伽恋爱了。每周坚持的这几个小时,我感到自己不在是运动,而是在和瑜伽约会,身心放松,心情无比美丽。
因为瑜伽是一生的习惯,所以从现在开始学习和练习一点都不晚,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爱上瑜伽,并可以真正把“她”带回家,这会是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04 我与教工长跑协会有个约会
江燕 长跑协会
2015年开始跑步的我,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学校工会下设的教工长跑协会。印象中,那是9月的一个中午,在通往教工食堂的路上,学校的各个社团一如既往地支起易拉宝,开始新一轮招新。在众多易拉宝中,“教工长跑协会”这几个字赫然醒目,看完协会的介绍,迫不及待拿起手机,给易拉宝上的联系方式发了一条短信(当时微信还没有那么普遍),内容直截了当:老师,您好!我对跑步感兴趣,想加入长跑协会可以吗?但内心其实有点忐忑:陌生短信,会不会石沉大海?!发完短信,就直奔食堂,打上饭正要吃,就收到了回复短信“欢迎加入协会,方便时可以通个电话”。收到短信时的心情,犹如找工作收到第一份Offer,惊喜、兴奋、开心,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协会的温暖、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之后,顺理成章成为协会的一员。和老师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招新之后的集体聚餐上。第一次见到了贾继娥老师,贾老师是我们的会长,也就是给我回复短信的老师;第一次见识了咱们师大老师在跑步方面取得的各类骄人战绩,有玩铁人三项的小学老师王洪义老师,有对越野跑乐此不疲的李凤堂老师,跑全马和半马的老师更是不计其数。聚会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对运动、对跑步质朴的爱,以及因为这份爱在全体协会成员中产生的共识、共鸣和共燃。虽然只是一次聚会,但协会带来的温暖、和谐和满满正能量让我记忆犹新。正是因为结识了协会,让我这个从未跑过5公里的初学者萌生了尝试半马的念头。
2017年4月16日,这个让我终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作为长跑协会的一员,我首次和大部队一起参加了北京国际长跑节——半程马拉松比赛。有了组织,后勤保障就不用操心了!一大早,大家在师大西门集结,坐上协会安排的班车,统一到达起跑点,赛前有老师作专业的热身指导、一起探讨跑步战术,赛后有老师带领一起做拉伸放松,连车上备的补给都是专业的。贾老师知道我第一次参加半马,放弃个人成绩,陪我跑完全程,而且非常了解初跑者的心理,总能够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给予鼓励、支持和具体的指导,使我轻松顺利地完成了个人的首次半马,也从此对跑半马上了“瘾”。
加入协会已四年有余,目睹协会在这四年里不断发展壮大,有更多热衷跑步的老师加入,协会给予会员们的各项服务也在迭代升级:邀请了北京马拉松协会教练每周定期作专业化的训练指导,与健美舞蹈协会联谊开展日常训练,群内建立自发打卡机制,参加的赛事更加多样化——登山赛、越野赛、接力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竞技水平”的良性机制已在长跑协会形成。这么多的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协会给与大家的温暖、帮助和关心,是会员之间互帮互助、互相鼓励的情谊。因为工作原因,我好几次都是夜里十点多驱车几百公里到达比赛现场,但不管多晚,总能在下车的那一刻,见到一样有比赛任务在身的贾老师和凤堂老师前来迎接;对于新人的首秀,贾老师、淑英老师还有更多的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陪跑,全程指导。
长跑协会,不仅在精神上鼓舞会员们勇往直前、超越自我,而且在方法上教授大家如何科学正确地跑步,免受伤病的苦扰。“一个人跑的快、一群人跑得远”,这句话在长跑协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与长跑协会的约会继续着……
05 天外飞来气排球
高益民 气排球协会
我自小体弱多病,几乎是在医院长大的。上学以后情况好了些,但与体育课的要求依然相距甚远。高个子在一般人眼里是优点,但我这种体质偏偏长成大高个,那分明是比缺点还缺点的缺点,准确地说是“缺陷”。常常是,全班同学都跑完归队了,操场上还有个大个子怀着绝望的心情怎么跑也跑不到终点。所以从小我就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我的一生将与体育运动无缘。
然而那个时代,全民族的振兴却偏偏与一项体育运动有关。
对!那就是女排。中国女排1981年第一次拿到了三大球的世界冠军,而且一拿就是五连冠,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改革开放时代锐新进取的一面旗帜。那时我刚上中学,女排精神也直击着我青春的心。但这种冲击越激烈,我也就越发感到一种遗憾,因为我觉得这么弱的身体承受不了如此伟大的精神。
长大以后我从事了学术工作,体弱多病依然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便,但与中学时期不同的是,这一点都不影响我的社会形象。因为传统上知识分子似乎就应该“手无缚鸡之力”、弱不禁风,否则对不起“书生”的称号。谢天谢地,这种病态的文化“拯救”了我。
长话短说,几年前的一天,我觉得上帝好像跟我开了个玩笑。我们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铁榔头”回到母校任教,并创办了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接着她又作为国家女排总教练再次成为新时代的民族英雄,那是后来的事)。郎平中心成立后,出于对英雄的景仰,不少老师先后自告奋勇去帮忙。但因为工作千头万绪,总是需要人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也被拉进了帮忙的队伍。说是“被拉”,不是说我不愿意,而是因为一个从来与体育处于绝缘状态的人是不会想到要进到这个队伍里的,更想不到会真的会越卷越深。
在热心帮忙的同事中,有一位姓门的化学教授是个排球迷。他对我说:“你得运动运动,弱才更需要运动。咱们学校的教工气排球运动搞得不错,我介绍你去打打吧。”就这样,我又“被拉”进了气排球群。
进了群好多天,我的内心很不平静。年过半百,一辈子都没运动过,怎么却离运动越来越近了?去打吧,怕承受不了;不去吧,辜负了门老师的好意。在犹犹豫豫中,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然而,似乎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对我说:“快点去吧!”
硬着头皮去了体育馆,发现气排球队的老师们个个意气风发。不分男女老青(暂时没有“幼”和“少”),个个打得热火朝天。气排球队既严肃又活泼。说它“严肃”,不仅因为这里带队伍的老师姓严,而且她还真是气度威严、管理严格,谁要是不积极上场,她就严加督促。入队填表、队服登记、请假报到……让我恍若是进了国家队。说它“活泼”,是因为老师们都重在参与,乐活为主,开开心心,场上笑声不断。打得比较好的老师,肯定也看不上我们这些笨手笨脚的,但他们都非常耐心地指导和照顾我们,嘴上总少不了鼓励的话。
这下可糟了!自从加入了气排球队,心里就老像是有个事儿。一周里,心里老是惦着活动的日子,盼它来,又怕它来。盼是因为气排球运动真的成了生活中的调节剂、兴奋剂;怕是因为工作太忙,那天真的来了有时又参加不了。就这样,一天天在盼与怕的心情中,过着痛并快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把脚崴了。
这一崴,就歇了半年多,至今也没有痊癒,甚至又接连引发了膝、腰等一系列问题。打不了了,本该踏实了。但不知为什么,心却一直踏实不下来,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在康复师(注意,不是康师傅!)面前,我隐瞒了一个重大计划——重归气排球队!
终于又回来了!脚上、膝上、腰上绑了种种护具,不上场也要重新感受一下气排球队的气氛!回来一看,有新伤队员回家养伤了,但更有旧伤队员重新归队了,而气排球队还如往常那样严肃而活泼,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老师们的招呼和鼓励下,我又开始上场捣乱了。
就这样,气排球运动像是天外飞来的礼物,一头扎进了我五十多年来一潭死水般的业余生活。也许身体上的限制让我不能永远以它为伴,但对它的感激却会伴我终生。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作品展示请期待下期!)
网站编辑:刘玉娟 王 远
北京师范大学工会宣
Copyright© 2019 北京师范大学工会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7869
E-mail:xgh@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