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北京马拉松创办40周年,作为中国第一个城市马拉松,北马是迄今为止国内连续创办时间最长的单项体育赛事,并恰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相伴而行。如今,北马已过不惑之年,40载风雨历程、凝结了无数的珍贵时刻!
北京师范大学长跑协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为北马庆生,不曾缺席过。协会第一位北马全马人是实验小学王洪义老师,在2002年的第22届北马上,他以4:23:12的优异成绩完赛。同年,协会有众多老师参加了北马的5公里迷你马拉松。2003年-2006年协会组队参加了北马的接力赛。2008年长跑协会组队参加了北马。就这样,每年的北马都有协会老师奔跑的身影!
2002年实验小学的王洪义老师参加北马,获得的奖牌和证书
2002年协会老师参加北马迷你马拉松合影
2003年庄梅初老师带队参加北马接力赛,庄老师为此届年龄最大的参赛者
2006年王洪义和贾继娥老师参加北马合影
2008年参加北马老师合影
2020年,注定北京马拉松40岁生日,将以百花齐放,线上线下,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共同奔跑舞动中开启——1981~2020,北马逐梦四十年,健康中国新征程!
2020年10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长跑协会的12位老师兵分两路,一路由贾继娥会长带领葛玉良、郝成庆、黄良进、江燕、李凤堂、李瑛淑、马天星、王春凤、王景林、郑积敏等11位老师奔赴朝阳公园,另一小分队是陈玲老师与学生奔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当日,朝阳公园是北京马拉松协会承办第44届公园半马的场地,11位老师,前半马以公园半马形式进行,后半马是会员之间搭伴或是独自完赛。奥森公园的陈玲老师和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赛事。本届北马对于郝成庆、王春凤、江燕、李瑛淑等老师是首个全马,意义非凡。
为北马四十岁生日庆生的协会老师们
2020年参加北马老师们的奔跑和跑后的风姿
2020年参加北马老师们的奔跑风采
四十载波澜壮阔,四十载栉风沐雨,1981年,从最初仅有86面选手参与角逐到2019年三万跑者齐唱国歌,一路向北,四十年间,北京马拉松见证了数多万热爱跑步者的光荣与梦想,而它也早已超越了42.169公里的意义,北马,正以“国马”之姿引领中国马拉松砥砺前行。北京师范大学长跑协会全体老师,也将以马拉松精神诠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将用自己的跑步和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精神面貌带动感染周边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此特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教练,为协会老师参加公园半马和后半程半马给予的支持! 同时,感谢提供珍贵照片的贾继娥和王洪义老师。
附录:北京马拉松历程(来源:百度)
1981北京马拉松赛是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马拉松赛,国外选手的最好成绩是由瑞典的谢尔·埃里克斯塔尔创造的2小时15分20秒,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由彭家政跑出,为2小时26分3秒。
1989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九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326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马拉松赛首次设立女子马拉松,有19名女将参加 。冠军成绩由朝鲜的文敬爱创造,为2小时27分16秒。
1990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5名选手报名参赛。此次比赛女子冠军是中国选手黎叶梅,成绩为2小时32分14秒。
1992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二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选手报名参赛。女子最好成绩由谢丽华跑出,为2小时28分53秒。这次比赛,中国女选手包揽了女子组的前八名。中国女选手也开启了长达22年的冠军路。
1993北京马拉松赛是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马拉松赛事。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248名选手报名参赛。在此次比赛中,中国男选手第一次夺得全马冠军,最好成绩由胡刚军(前后共获得北马男子全程冠军三次)跑出,为2小时10分57秒。
1999北京第十九届马拉松赛事,时值建国50周年。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0名选手报名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之最,比赛路线由天安门广场出发,沿西长安街、金融街、钓鱼台国宾馆,经过中关村,最后到达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结束。
2004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有两名选手不幸去世,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03级08班刘红斌以及海尔斯北京长跑俱乐部联队胡守礼。自1981年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来,这是第一次发生参赛选手意外死亡事件。
2010年,“三十而立”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正式与国际接轨,更名为“北京马拉松”,为进一步提升赛事品质和品牌价值,北京马拉松对赛事识别体系进行了全新改造,力求以全新的面貌为广大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奉献一场马拉松的饕餮盛宴。2010年最大的特点是“三赛合一”,即:北京马拉松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以及首都高校马拉松赛。 2010年的北京马拉松整个赛事在风雨和低温中进行。中国女队包揽前三名,王佳丽以2小时29分31秒夺得冠军,帮助中国女队实现北京马拉松赛的19连冠;男子方面,埃塞俄比亚选手詹杰-斯拉杰最后一公里发力,以2小时15分45秒夺冠,打破了肯尼亚人连续六年称霸北京马拉松的局面。
2011年10月16日,第三十一届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赛事重新调整了比赛路线,终点由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移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鸟巢、水立方中间景观大道),并将关门时间延长至6个小时。2011北京马拉松针对13周岁以下儿童参赛特别设计了家庭跑环节,父母与孩子可以共同报名参赛,体验运动的乐趣。赛事还首次将“为慈善而跑”的新运营模式引入中国,共有总有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13家机构参与“为慈善而跑”活动,为北京马拉松注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精神内涵。
2012年11月25日,北京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共有12000名选手参与全程项目的比赛,半程和迷你项目参赛人数分别为8000和10000人。30000名额仅用时94小时便全部报满。2012年北京马拉松在赛事主视觉设计上融入了极具中国特色和北京风韵的脸谱图案,给参与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项目设置上取消了9公里项目的设置,增大了全程项目选手规模。
2013北京马拉松赛报名工作仅用时13多个小时,30000个比赛名额全部报满。这一速度创造了国内马拉松赛事报名新记录。2013北京北京马拉松赛有以下几个亮点和改变:第一,赛事首次实现全程马拉松选手成绩“净计时”,从而保证了选手获得更为精确的比赛成绩,真正的实现公平竞赛。第二,2013北京马拉松全程参赛人数将从1.2万人增加到1.5万人,更加贴近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第三,选手整体水平大幅提高。除国际高水平特邀选手、全国锦标赛选手之外,组委会还先后推出了“精英跑者计划”和“5小时完赛绿色报名通道”等报名方式,吸引众多高水平选手前来参赛,选手整体质量取得较大提升;第四,继续深化与创新赛事运营模式,推出“为公益而跑”、“企业体验计划”和“健达亲子跑”等各具特色的项目和参与形式,北京马拉松与社会事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也在那一年,“尿红墙”被大量媒体关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要求主办方在今后的赛事中进行整改。
201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受到了雾霾影响,组委会紧急发布通告,提醒选手注意天气状况,赛事举行当天6点,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赛前共有6万多人注册填报,最终25630多人通过全程项目资格审查,28120多人通过半程项目资格审查。按照赛事的项目设置及名额分配,全程项目设26000人,因此通过资格审核的报名选手基本都可参赛,但半程项目仅设4000名额,将采用抽签方式分配参赛名额,中签比率约为14.2%。
2018北京马拉松的参赛规模为30000人(含500个公益名额),大众选手报名分为A、B两类,其中A类选手须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0日期间在6小时内完成过全程马拉松项目;B类选手须在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0日期间在3小时内完成过半程马拉松项目,线上马拉松成绩无效。跑友可通过北京马拉松官网或官方合作APP“马拉马拉”在线注册进行报名。
2019年北京马拉松参赛规模为30000人,今年北京马拉松组委会更加注重选手服务体验,加强人文关怀,开展多项弘扬正能量、彰显民族自豪感的赛事配套活动。著名演员许晴受邀成为2019北马公益形象代言人。比赛路线没有变化,依旧延续从北京天安门至鸟巢的经典线路。本次比赛采用感应计时办法,感应计时芯片在选手通过起点线开始计时。为营造浓厚冬奥筹办氛围,由中国滑雪协会选派的100名旱地滑轮运动员,在起跑之前“领跑北马、跨界互动”,实现夏季与冬季运动项目有机结合,并同千万跑友一起,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助力。 11月3日,肯尼亚选手基索里奥以2小时7分零6秒的成绩在2019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刷新了赛会纪录。
在1997年以前,北京马拉松赛只允许专业选手参加,1998年,业余选手获得参赛资格,那届马拉松还首次加设了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和迷你马拉松。1999年,参赛人数从几百人一跃升至3.8万人。而2006年开始每届参加人数都会控制在3万人左右。2014年竟出现了一票(参赛资格)难求的现象,需摇号参加,摇号的比例是14%。
2014年7月18日,北京琉璃厂汲古阁饮墨斋主人,徐悲鸿大师再传弟子都本基为北京马拉松题字。
Copyright© 2019 北京师范大学工会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7869
E-mail:xgh@bnu.edu.cn